人的一生,以死亡为终结。可是,如果事先在一张器官捐献登记表上打了勾,即便是生命终结之后,仍将熠熠生辉。死和生是一对矛盾,人死不能复生,但现在很多人却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“生命的延续”,这就是器官移植。每年成千上万的人依靠器官移植摆脱了死神的威胁,捐献者的高尚之举让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获得了重生。尽管捐献器官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,但仍无法满足现实需求。权威统计,中国每年有100万—150万患者需要通过器官移植来拯救生命,但可供移植的器官数量只有1万,缺口极大。
中国有句古话,叫“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”那么,在人的弥留之际,捐献出自己的器官,用于拯救陌生人的生命,是不是一种“人之将死,其行也善”的表现?换一个角度来讲,你的心脏在另一个人的体内跳动,是不是一种变相的生命延续?你的眼角膜为盲人带来光明,是不是就有一个人继续替你看这个美丽的世界?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遗体捐献的队伍中,将生命延续下去。
“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”在生理上或许不能实现,但在心灵上却很容易达到。而捐出遗体或器官,让自己的器官还能给那些处于重症中的人带来生的希望,这是生命在别人体内延续的一种表现,也是一种爱的传递与扩张。而这又如同一颗生命的种子,因为爱而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。
从2015年1月1日起,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。器官捐献者这个特殊而伟大的群体——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光荣谢幕,他们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爱心天堂的桥梁。
捐方感觉亲人还在身边
2014年12月27日,中南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病友联谊会上,当28岁的李丹(化名)得知用哥哥李华(化名)捐献的器官救活的3名患者目前健康状况良好时,她觉得很欣慰:“哥哥帮助了病人,他的生命也得到了延续。”
在李丹的记忆中,李华是一名非常阳光、乐于助人的青年。然而2012年5月2日,李华遭遇车祸,头部受到重创。因严重颅脑损伤,李华心脏一度停跳,几经抢救已丧失自主呼吸功能,只能通过呼吸机来维持。“哥哥平时就喜欢帮助别人,他若知道捐献器官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,他一定会同意的。”在与丈夫商量后,痛苦的李丹替哥哥做出捐献器官的决定。当年5月6日晚12时许,李华去世,3位需要进行肝、肾移植的重症患者通过成功配型后,于5月7日接受了移植手术。
如今已过去两年,每每想到哥哥的器官还在他人身上存活,李丹仿佛感觉哥哥还在身边,呵护着她,鼓励她好好生活下去。
扫一扫,直接在手机上打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