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武威市深度打造“文明实践+”模式,紧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,结合文明实践阵地资源特点和优势,围绕五项重点工作任务,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各领域,不断激活志愿服务新动能,形成了组织健全、阵地拓展、队伍稳定、载体丰富、活动经常的良好局面,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有力量。
01 夯实工作基础
持续在阵地深化拓展、提档升级上发力,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个、所107个、站1132个,实现了中心、所、站三级全覆盖,为群众就近就便使用阵地、开展活动提供保障。各县区都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,配备了专职副主任,工作人员已全部配备到位,各镇村、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长,党组织副书记、宣传委员、文化专干主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,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专职工作力量34人,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专兼职工作力量2500多人。
02 健全工作机制
武威市市委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,将其列入市委常委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,纳入意识形态督导检查,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,有效保障文明实践工作高效运行。市级财政累计投入261.8万元、县(区)财政累计投入798.4万元,保障中心(所、站)建设工作。建立完善市、县、乡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定期研究、协调推动、培训交流、成果展示、评价考核、部门联席、组织保障等工作机制,督促县区制定并落实《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》,通过“云平台”定期对各县区工作开展评价,县、乡、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文明实践工作主体责任不断强化。
03 拓展活动阵地
坚持“打造一个、成功一个、带活一片”的原则,在阵地三级建设全覆盖基础上,推动各类阵地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提升阵地效能。建成“甘肃好人”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9个,培育文明实践基地46个,探索建设文明实践露天影院1个、“文明实践微家”100个、“文明实践驿站”37个、“文明实践礼堂”20个,积极构建点多面广、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圈。扎实推进古浪县、民勤县2个省级示范中心培育工作。今年上半年,市级筹措资金50万元,设计制作文明实践运行机制保障设施100套,向各县区标准化示范所、站进行了配发。截至目前,全市标准化示范所、站达到333个。在古浪县,红色旅游大景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主体为4个仿古四合院、14座独立建筑,总占地6800平方米,布展面积1861平方米。中心布展融移民搬迁纪实和古浪之光为一体,通过序厅、领袖情怀、亲切关怀、山区原貌、贫困印迹、走出大山、易地搬迁、新建家园、产业富民、绿水青山、幸福画卷、尾厅和古浪之光、志愿服务站等14个单元,综合运用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实物、浮雕、沙盘和微缩模型等多种形式,全方位、多层次、立体化呈现古浪易地扶贫搬迁和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,充分展示了全县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、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,突出展现了脱贫攻坚精神和八步沙“六老汉”“困难面前不低头,敢把沙漠变绿洲”的当代愚公精神在古浪大地的生动实践,是融思想引领、道德教化、文化传承、服务群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中心。
扫一扫,直接在手机上打开